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章台夜思

韦庄 韦庄〔唐代〕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
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
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

注释
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春秋时楚国离宫,在今湖北省潜江市。《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弦乐器,这里指乐声。清瑟,即凄清的瑟声。遥夜:长夜。连下两句是说,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
楚角:楚地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二

  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

  首联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怎不倍感哀怨呢?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多与别离之悲相联系。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飞来了。古代别离、行旅、闺怨、边塞诗中,“瑟”与“雁”这两个意象,常常连带着出现。瑟曲中有《归雁操》,脱胎于湘灵鼓瑟之神话,即湘江女神为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章台夜思》是一首五言律诗,为诗人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前两联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两联,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怅恨。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低宛。

赏析一

  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

  秋夜一片凄凉,诗人在孤灯下想念着老朋友,满腹愁肠,家书无法寄到,更加重了忧伤的情绪。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和《次北固山下》中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意思很相近。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86篇诗文  35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滁州西涧

韦应物 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辛未七夕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