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晏几道〔宋代〕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
欢意似云真薄幸,客鞭摇柳正多才,凤楼人待锦书来。
注释
①厌:满足。引申为眷恋。
②“仙源”句: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故事。
③“渭城”句: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句化用其意。
④凤楼:妇女居处。
简析
词的上片先点明时节,二月春花已盛,而梅花将落,接写碧桃花开催促归路,然后通过“渭城丝雨”这一典型的离别场景,表现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无奈;下片表达了离别时欢情短暂、如云易散的感慨,离别者虽才华横溢,却不得不踏上旅途,结末寄托了对他日来信的期待。整首词写出在春天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景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不舍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与希望。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293篇诗文 523条名句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宋代〕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